殡葬建筑的多元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2-10-06 11:22 浏览:次
传统殡葬建筑主要还是水泥或石料板块制成的墓穴和墓碑,水泥石料的墓穴给山体包上了一层坚硬的外壳,而且水泥和石头的风化十分漫长。这种公墓甚至比土葬对环境的后续影响还要大。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型的形式既能体现中国千年来信奉的“入土为安、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在更高意义上的统一。同时,用这种方式处理骨灰,将殡葬和植树有机结合,可避免建坟造墓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同时有利于促进绿化和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减轻丧葬负担,符合殡葬改革的方向,应大力提倡。
(1)殡葬建筑的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我国的殡仪馆一直以来都是单一举行葬礼的功能,殡仪馆普遍存在着布局不合理现象。从2003年初,全国大中型城市取消了在医院设置太平间的惯例,改由殡仪馆在规定时间内派车接运尸体;同时城市居民的居住密度在不断扩大,家庭守灵已经给居民带来一定困扰,迫切要求殡仪馆建筑设计应具有殡仪厅、守灵堂、停尸间和骨灰堂等多元化的配套设施。由于建筑面积的扩大带来的问题是,原有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殡仪馆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原本建在郊区的殡仪馆已经处与城市次中心区域,原址加建还是选址重建是当今殡仪馆建筑面临的重要问题。
(2)解决丧葬的途径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全国每年死亡率不断上升。为解决遗体火化骨灰存放和处理问题,1997 年《殡葬管理条例》把“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写进了“总则”的内容。在各地探索实现骨灰处理多样化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行骨灰处理的多样化,通过普遍建立骨灰堂、墙、廊、塔、楼、亭等设施寄存骨灰,使骨灰寄存成为骨灰处理的主要形式的同时,各地进一步扩大了骨灰撒海(河、湖)葬、骨灰植树(花)葬,殡仪馆的墓葬区,以树(花坛)代墓等不保留骨灰或一次性处理骨灰的新形式。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所接受。
目前,树葬、草坪葬等绿色殡葬形式已在国内许多城市推广,以节约土地、美化环境为目的,把传统土葬与现代方式结合得比较好,市民比较容易接受,墓置于绿色草坪中,与芳草为伴,使亲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今后会有越来越老的人接受这种绿色殡葬。作为规划工作者,应在设计与管理上增加艺术含量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公幕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则有望将安葬场所应成绿荫葱龙、香飘四季的旅游景点,成为21世纪一种特殊的生态化疾葬文化
目前,树葬、草坪葬等绿色殡葬形式已在国内许多城市推广,以节约土地、美化环境为目的,把传统土葬与现代方式结合得比较好,市民比较容易接受,墓置于绿色草坪中,与芳草为伴,使亲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今后会有越来越老的人接受这种绿色殡葬。作为规划工作者,应在设计与管理上增加艺术含量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公幕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则有望将安葬场所应成绿荫葱龙、香飘四季的旅游景点,成为21世纪一种特殊的生态化疾葬文化
上一篇:殡葬建筑的演变与发展
下一篇:殡葬建筑生态化设计-资源能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