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_电话:023-68417482_地址:重庆石桥铺石小路

传统丧仪的基本仪式-报丧

发布时间:2022-09-20 10:02    浏览:

阴阳先生开出殃榜后,丧礼日程就已定下了。其中头一件事就是奔走相告。报丧在相当多的民族中可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它是以发信号的方式将有人辞世的消息告知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前往报丧不误。
报丧礼仪在先秦就已产生。先秦报丧叫做“讣”,讣通赴,意思即是报丧。报丧是通俗的说法。《礼记·檀弓上》:“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汉人郑玄注:“赴,告也。凡有旧恩者,则使人告之。”《仪礼·既文礼》:“赴曰:君之臣某死。”郑玄注:“赴,走告也。今文赴作讣。”现代的讣告,即是古时讣告礼俗的延续。招魂后,死者不能复生,就要举丧。如死者不是寿终正寝适寝,还得先迁尸,将之迁徙于正寝向南的窗户下面的床上。然后主人命人向君报丧,并通告众亲友。“君”是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仪礼·丧服》:“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古人报丧的方法在《礼记·杂记上》有很具体的记载:大臣死,“凡讣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君,讣于他国之君,曰:'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大子之丧,曰:'寡君之嫡子某死。’大夫,讣于同国嫡者,曰:'某不禄。’ 讣于士,亦曰:'某不禄。’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 讣于嫡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士,讣于同国大夫,曰:'某死。’ 讣于士,亦曰:'某死。’ 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讣于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若不发讣告文书,则由主人亲自(或遣人)去亲友家,将死讯告诉他们,“不讣僚友”。其他书问,一概停止。以书信来吊的也一律在卒哭以后复信。《大唐开元礼》载:“遣使赴于西,使者进,立于西阶,东南面上,主人诣使者前北面,曰:'臣某之父,某官臣薨。谨遣某官臣姓某奏闻。 讫,再拜,使者出,主人哭入复位。”可见此礼传至唐代,更臻完善。这些都属于上层社会的报丧仪礼。
关于讣告的内容,则一般是叙述死者的生卒年月、履历、祭葬时间和地点等等。《左传·隐公三年》:“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陆游《留夫人墓志铭》:“庆元六能十月、余之友信安徐赓,赴告其母夫人之丧于山阴泽中。”传统的讣告形式,主要用于官方、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班固《白虎通,崩薨》:“天子崩,告诸侯。封建社会皇帝驾崩,都要张贴讣告,通告天下,《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蔡夫人)就葬刘表之柩于襄阳之东汉阳之原,意不讣告刘琦与玄德。”为一诸侯,世应所辖地区,其妻蔡夫人为了使亲生儿子能够继承刘表之位,连讣告也没有发。同僚朋友,分处两地,来往不便,如有丧事,便以讣告的形式通知对方。柳宗元《祭万年裴令文》:“闻疾驰简,其命未返。翩其讣书,来自番禺。”龚自珍《哭洞庭叶青原》:“果然故人讣书至,神魂十丈为飘摇。”
民间报丧不拘于一种形式,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其报丧的形式也不同。富有人家一般差遣仆人去报丧,送去一个白纸条,叫“口报条”.上面一般写“本家某老爷(或某大人、某夫人)恸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死者为男用'正寝’,女用'内寝’)。谨择于某日某时大殓,某日接三。特此讣告。”落款为“某街某胡同(巷)某宅门房某人谨禀告”,用的是本家下人的名义。再把收口报条者的姓名写在一个红纸条上,贴在口报条上端送去。贫苦人家没有下人,就要由孝子亲自去报丧。孝子到了亲戚家,不能进门,只在外面叫门,不论谁开门,孝子都要磕丧头,然后告诉他家里谁死了,何时人殓何时接三等基本日程。
版权所有:重庆市九龙坡石桥铺
电话:023-68417482
地址:重庆石桥铺石小路
 
遗体运输、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24小时全方位对外服务。承担着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
一贯坚持“丧家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

本站的文章和资源来自网络转载或原创,如有侵犯版权资源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