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传统思维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22-08-15 10:30 浏览:次
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按一定的概念或经验框架和形式方法来反映和把握客体对象的样式。它既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一种长久的稳定的、普遍的起作用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以及对事物的审视趋向和传统文化观点,也是一个民族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结构以及意识素质的间接反映。是民族特殊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人自远古以来,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方式的氛围中,养成独特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一是长于辩证思维,注重整体和归纳;二是推崇超思辨的直觉,体现在表述上的不准确性、模糊性和暗示性;三是侧重于内在情感性,忽视客观理性。中国传统思维整体地观照世界的方式,形成了重视整体、重视关联的“综合思维模式”,这与西文注重推理与分析的“分析思维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传统思维只注重整体思维,必然会忽视对外界事物的分析和研究;推崇直觉,必然忽视对感性材料的缜密论证;侧重内在情感,必然忽视客观理性。中国人习惯的辩证思维,又称模糊思维,这种传统思维模式表现在艺术领域,就是十分重视艺术品的神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源于主体的思想感情,追求味象畅神,抒写情志,以景写情,随兴适趣,体现自己的人品和人格,具有“缘情”的艺术个性,这决定了反映自然外物的艺术手段的写意性,即不是真实逼真精确地再现外物。像苏州园林多是典型的“写意咫尺山水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而园林建筑则与园林的主题相一致,往往通过造型和文学题名表现出浓郁的写意色彩。这种“写意”手法可以从有限到无限,激发审美者的想象力,以突破时空、语言、概念形象等方面的限制,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园林艺术讲究意境的创造,要求外界景物的形象与造园家的主体情思相交融,从而形成充满主体感情的形象。有的园林通过布局的变化就能看出园林的主人以及历代修葺者的心态;有的借助文学题名,委婉陈情;有的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一定的理想和信念,甚至雕刻、雕塑等园林装饰和园林植物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中国艺术理论很重视含蓄蕴藉之美,例如中国造园家往往通过“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等艺术手法含蓄地表现景物之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反映出的自然式封闭和内向的心态与中国古代稳健儒雅的自然经济的发达有一定的关系
下一篇:园林美的表现要素-石桥铺殡仪馆